FB演算法 實戰:掌握粉專經營三大貼文策略,自然觸及率飆升50%

FB演算法 觸及飆升示意圖,手機畫面中貼文讚數暴增,社群貼文自然觸及上升
貼文觸及變低?不是你不努力,是演算法在搞鬼。 圖片來源:Ideogram

FB演算法 近年一改再改,美其名是「提供高相關、高價值的內容」,實際上,我更傾向是——META 想逼大家砸錢下廣告。

每當演算法又悄悄變動一次,粉專觸及就像走進黑洞,小編們天天看著數字心碎:明明粉絲破萬,貼文按讚卻不到十個,留言更是寥寥無幾。你有一樣的痛嗎?

別擔心,我來分享我的實戰觀察。我曾操作一個人資培訓機構粉專,粉絲數 4.2 萬,靠著不斷測試與優化,不僅大幅提高貼文平均觸及率,還有其中一篇貼文自主觸及超過 2.4 萬人(觸及率超過 50%),重點是完全沒下廣告!

這篇文章,布朗要分享讓你不花錢也能提升自然觸及的 3 種貼文內容策略。只要掌握這些方向,就能有效打破演算法的限制。

FB演算法 如何影響你的貼文表現?

演算法調整,主要對粉專產生以下幾個影響:

  • 自然觸及下降:演算法更優先推播「朋友與家人」的內容,品牌粉專貼文被邊緣化。
  • 互動成為關鍵指標:貼文要有留言、按讚、分享才可能被更多人看見。
  • 資訊性內容更吃香:Facebook 強調「內容有價值」的重要性。
  • 過度使用連結/標註會被限流:貼文中放外部連結或標註其他粉專,都可能降低曝光。

我很早就遇到這個情況:因為貼文放了官網連結,觸及明顯被壓下來。最簡單的解法是把連結移到留言區,就能有效避開演算法的干擾。

那麼,究竟該怎麼寫貼文,才能在演算法下生存,甚至大殺四方呢?以下是我實測有效、可以提升自然觸及率的三種貼文類型。

貼文觸及率提升技巧:不靠廣告也能高效曝光

策略一:善用時事貼文引爆觸及

為什麼有效?
時事話題有討論熱度,如果你選對與目標受眾(TA)高度相關的議題,演算法就會被大量的互動而開啟,自然能引爆高的觸及率。

怎麼做?

  • 深入了解你的 TA 關注什麼
  • 快速跟上圈內時事(以我粉專為例:職場新聞、勞動法令、企業文化話題)
  • 結合粉專語氣與角度下文案,別只是轉發新聞

實例 A:「#離職注意 國慶連假前離職 9/23 還要補班?」
👉這題是人資常被問的問題,也是勞工朋友的痛點。連假前要離職,到底要不要補班,因為會享受不到補班後的連假,我就設計了這個貼文,直接把痛點打上去( 連假前離職也要補班 ),來引起勞工還有人資的共鳴。

FB演算法 實戰範例:結合熱門勞工議題貼文,提升觸及與互動率的時事操作

實例 B:「最新 113 年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分級表出爐」
人資的必備文件,貼文一出就有大量收藏與分享。

FB演算法 實戰:提供人資實用內容的勞保分級懶人包貼文範例

策略二:資訊懶人包型貼文,提升儲存與分享率

為什麼有效?
粉絲在滑手機的空檔,若能滑到「重中之重」的內容,自然會停下來、儲存、分享。

怎麼做?

  • 整理複雜資訊,做成圖文簡報或懶人包
  • 每篇專注一個主題,不要混雜資訊
  • 常見主題:補助懶人包、年度大事整理、AI 工具推薦等

實例:「明年+年末 HR 注意事項整理(附連結)」
👉幫人資整理好年度的修法大事,因為這篇貼文實用性高,創造的分享次數也很驚人。

FB演算法 優化案例:高儲存率的人資工作提醒懶人包貼文設計

📎延伸閱讀:
👉 如果你想學會怎麼透過故事行銷快速累積粉絲、吸引眼球,不妨看看這篇 →
故事行銷 怎麼做?如何三天吸粉十萬!行銷人不敢公開的黑暗操作

策略三:用情緒共鳴或話題設計撩起互動的貼文

為什麼有效?
當你的貼文讓 TA 覺得「自己被理解、感到好笑、被激起情緒」就很容易引發就很容易引發留言、標記朋友,甚至分享,這些都是自然觸及的關鍵互動因子。

怎麼做?

  • 從 TA 的日常習慣、職場文化、潛規則切入
  • 選擇會讓人忍不住想吐槽、點頭或分享的切角
  • 測試不同語氣(溫柔陪伴、怒氣宣洩、搞笑吐槽)

實例 A:「員工最大的壓力不是工作… 而是暴躁主管!大家覺得呢?」
👉 善用反問句,先炒熱留言,後續再導流文章連結於留言區。

FB演算法 應用:引發共鳴的主管壓力話題貼文範例,提升留言互動率

實例 B:「訂雞排同仁注意 同事訂雞排沒揪是職場霸凌 勞動律師:老闆縱容不管可求償」
👉 利用誇張式標題吸引眼球,引起熱烈討論,這篇貼文在沒下廣告的情況下觸及超過 2.4 萬。但這類「標題殺人」型貼文要慎用,容易引發爭議。

FB演算法 趣味操作:透過職場雞排話題提升自然觸及率的貼文設計

總結一下,想讓 Facebook 貼文的自然觸及率提升,不妨從這三種內容方向下手:

1. 與 TA 有關的時事熱點
2. 實用的懶人包資訊
3. 有共鳴的職場貼文設計

這些方法不是什麼魔法,而是在經營粉專的過程中,透過一次次實測、觀察數據、深入了解受眾,慢慢摸索出來的眉角。

每當貼文突破預期的觸及與互動,除了數字成長的喜悅,還有滿滿的成就感——因為我知道,我真的有提供對人有幫助的內容。

其實,行銷最好玩的地方,就是在不斷嘗試中找出 Insight,當你願意從失敗中學習、從反饋中調整,就能一次次做出讓人停下來看的內容,也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在 Facebook 上突破觸及困境。

如果你也想學習更多社群經營與內容行銷的實戰技巧,歡迎追蹤我、一同成長!我會持續分享自己在行銷職場上的真實經驗與心得,陪你一起走這條行銷之路。

你的粉專最近觸及怎麼樣?歡迎留言告訴我,或是分享給你的社群夥伴看看這篇吧!

我是布朗

📎你可能也會想看:
👉 想了解如何把流量變現,打造自己的數位品牌?可以參考這篇 →
網路賺錢 三大心法:從創造流量到實現變現,打造你的數位品牌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